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餐饮消费总额39644亿元,连续3年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,而火锅则成为餐饮业第一大品类,人们对火锅餐饮的喜爱,也让火锅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。 截止2021年底,火锅吃出近6000亿的规模。
在火锅市场竞争激烈,内卷严重的情况,如何在杀出一条血路,在火锅版块赢得一席立足之地呢?
当然,以上说法都有道理,然而味道、服务和营销都是靠人去做,说到底,各火锅品牌最终比拼的人才实力。
火锅业能如火如荼的发展,自然离不开人力的支撑。餐饮业对人才需求的门槛不高,但不等于人才就好找,优秀的人才留得住。与其他行业相比,餐饮业是一个生存环境极其严酷的行业,优胜劣汰率之高,令人咂舌。
而火锅又是洗牌率最高,内卷最严重的品类,用业内的线%的人赚钱。开火锅店挣不挣钱,除了产品硬不硬,选址好不好,最核心的还是人才的培育和养成。
对于连锁火锅品牌而言,人才和组织才是核心竞争力。因为优秀的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,不同稀缺资源完美组合才能诞生出优秀的组织。所以,连锁企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,人才必定是放在第一位。
雷军曾说:“小米创办第一年用80%的时间找人”,在这个团队的基础上,十余年间,小米也吸纳了无数人才。他曾经找了一个硬件的负责人,一个星期跟他谈了5次,平均每次差不多10个小时,前前后后谈了3个月,一共谈了十七八次,终于说服了他。
1.0版本人才,经验主义行事,自己创业做过餐饮,凭想象做事,野路子出身。
2.0版本人才,传统体系出身,在肯德基、麦当劳等连锁品牌待过,粗略接触过体系。
4.0版本人才,不仅见过体系,还能搭建体系,并且能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体系。他们即懂餐饮,又熟练平台的规则,只有如此复合型人才才能推动餐饮在互联网影响下持续发展。
5.0版本人才,属于大神级人才,创造的天选团队是奇迹。借助经济学“不可能三角”理论解释,他们能在诸多困境和限制条件下,仍然能在搭建组织+建设运营同时,保证企业平稳持续发展。
不同人才对薪资和价值认同的衡量标准不一样。越高级的人才,追求越苛刻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不用阶层的人才定价呢?
1. 提前储备。至少提前半年储备人才,人才进入速度必须高于企业发展速度。
2. 快速筛选。只筛选不培养,短时间内确定人员是否三观端正,负能量天选的人,多待一天都会给团队带来风险。
人才配置不是一劳永逸的,还得顺势而为,源源不断引入新型人才方能保证企业人才池不会干涸。
构建“人才私域”:每周约访10位A类人才,倾听他们的想法,尽量去满足和帮助他们;与A类人才的朋友成为朋友,构建“人才私域池”。
表面上看,不同火锅品牌比拼的是味道,服务,运营,营销等等,其实质是比拼的组织管理力和人才,幕后的隐藏实力才是企业的根基。只有在组织和人才构建方面持续投入时间、资金和精力,才能成就品牌的卓越发展。